•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特色美食
  • 城区下站街道同心同行共建
  •   成立我市首家社区农民工之家和农民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打造农民工谋生创业的温馨港湾;成立留守流动儿童学校,为留守和流动儿童打造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设立特色美食摊位和便民店,缓解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题;成立少数民族之家,全心全意服务辖区各族居民,多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这是城区下站街道工作的生动写照。

      下站街道地处我市繁华地段,是全市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辖区有驻街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计140个,大型商厦10个,集贸市场6个,沿街商业店铺1077个,来自全国多省、市的个体摊贩1300多户,每天来此经商、务工、购物、娱乐的客流量平均高达几万人次。其中,除常住居民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黎族、苗族、土家族8个少数民族236人在此居住。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杂、突发事件频发是街道干部工作中常遇的难题。fengliuyiye近年来,城区下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广泛调动各方资源,以市委部“同心”政策为依托,为少数民族居民和商户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让他们身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来了就是下站人”这句话是下站街道工作的立足点。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站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兴隆街社区和新市街社区打造“农民工温馨港湾”,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

      以兴隆街社区为试点,下站街道先后在此成立了我市首家社区农民工之家、首家农民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安置就业、帮扶慰问、留守和流动儿童课外、社区综合一站式优质服务,打造“农民工温馨港湾”特色服务项目。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之外,兴隆街社区每年举办一次邻居节,邀请辖区农民工和少数民族来到社区,与社区居民一起欢度节日,参加各具特色的厨艺比赛,让他们互相交流、厨艺,以真正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春节期间,社区还贴心地为他们请来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网上订票,坐上到家的直达列车。此外,社区还聘请了市心理学会秘书长、阳煤集团医院心理部主任高润元,为农民工和少数民族举办心理学知识,以便使他们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学习和工作,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融入社会,工作。

      心安则身安,身安则利业。“农民工温馨港湾”的创建搭建起了街道、社区与辖区农民工、少数民族之间融洽沟通的桥梁、快捷服务的平台和心与心联结的纽带。

      今年“六一”儿童节,兴隆街社区组织社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免费观看电影,外来务工人员小刘的女儿观看后高兴地说。

      下站街道的历史沿革和特殊地理,使得辖区有着个体摊位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和流动儿童多的“三多”情况。社区工作人员走家人户调查时发现的问题更让他们揪心。一方面,多数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正处于品质形成、文化知识教育和身体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却面临着生活失助、学习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则为了生计,终日奔波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下站街道干部群策群力,更出资出力,在全市商铺集中、商业繁华的兴隆街社区率先成立我省首家社区留守流动儿童学校,为留守和流动儿童打造一个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帮助其父母解除后顾之忧。

      留守流动儿童学校成立后,社区干部的工作量加大,但他们的心里是高兴的。“六一”儿童节,他们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去狮脑山首团大战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暑假期间,组织开展“幸福社区我来绘”的绘画展和“幸福社区我的梦”比赛,邀请我市著名诗人陋岩为孩子们举行“诗歌基础知识”;为孩子们建立了图书屋,购买了象棋、跳棋、围棋等娱乐工具;2012、加13年,社区连续两次举办“兴隆街社区留守和流动儿童十佳好少年表彰大会”、“最美少年表彰大会”,特别聘请律师、辖区老、老教师、城区法院工作人员和城区妇联工作人员代表,担任留守和流动儿童课外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此外,兴隆街社区工会还广泛发动桥北商贸城等社区驻地单位参与留守和流动儿童关爱行动,为辖区留守和流动儿童送去学习用具,送去节日的关爱和温暖。

      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和少数民族充分就业,让他们在这个城市安稳生活、快乐工作是下站街道干部常惦记的事儿。

      兴隆街社区辖区的天桥、兴隆步行街地处交通要道,同时这里也是商业繁华地带,沿街流动摊位多,秩序相对混乱,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2014年,城区部开展“同心”进社区活动,这一举措,为下站街道工作亮起了指。“同心同向同行”,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难题牵动着下站街道干部的心,他们集思广益,多方协调,与有关单位一起对兴隆步行街进行规划,在步行街设立特色美食摊位,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一处安家就业之所。整齐有序的少数民族特色美食街,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让过往行人眼前亮,经营者心中也是满满的温暖和。“同心”进社区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和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下站这个大家庭,成正意义上的“下站人”。

      除设立特色美食摊位,兴隆街社区还特事特办,为无固定工作、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残疾人员小马建起了便民店,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和子女上学费用。社区的贴心帮助,让小马感受到的不只是生活的安稳富足,更有党和的关爱。

      以“少数民族之家”为载体,倾听民声,汇集民力,凝聚民智,是下站街道开展基层。工作的一项创新性举措。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发展,下站街道在新市街社区成立“少数民族之家”,以“团结,奋斗、繁荣发展”为主题,将各民族群众聚拢在一起,为社区管理出谋划策。在民族事务管理工作中,下站街道明确“四个到位”;对少数民族服务到位、对重点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到位、对失业人员培训到位、对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组织到位。少数民族之家的成立,一方面畅通了少数民族的渠道,更好地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各族群众相聚相商,集思广益,为社区管理出谋划策,在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少数,民族群众与社区居民一样,成为了下站街道各项工作的“当家人”。

      以此为契机,社区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组,定期开展各类知识、娱乐活动,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共同协商,让他们更快地融人到下站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下站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社区还开通了一条民族服务热线,认真倾听少数民族群众呼声,积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需求,并组建了一支由36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