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龙的属相婚配表三年前,余瀚译和太太散步到静安公园,被充满动感的金属音和鼓点所吸引,人群中一个双人打击乐组合表演正酣。余瀚译注意到,一个白底红边的证件明显地挂在表演者的脖子上。一年后,余瀚译和太太媛——这对“90后”小夫妻也成为了这个证件的拥有者。他们是上海现有的123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中唯一一对夫妻档。
上海,是国内第一个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演出的城市。2014年,首批拿到资格的街头艺人仅为八人,但此后每年都有无数来自全国甚至是海外的表演者递交申请。职业化的街头艺人,正不断刷新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和想象。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打趣道,“至少一口流利的英语,是现在上海街头艺人的标配。”
翻开这123位上海街头艺人的故事,你可能会惊叹于一种和职业本身的 “反差感”。他们之中,有后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逆袭的老伯,有退休后始终闲不住的上海阿姨,有学金融出身的归国留学生,还有不少老外艺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怀着对艺术由衷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信心,想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分享他们的心情。
李雄刚是首批八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之一,如今是街头艺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他的拿手绝活是易拉罐手工艺制作。上个世纪末“”的他没有气馁,凭借自己琢磨出的手艺,在城隍庙经营一个小店面。李雄刚固定时间“现身”静安公园,让年轻吉他手张艺感到好奇,忍不住上前“打探”。“原来街头艺人持证上岗这件事儿,只有上海才有,我很心动。”此前,这个来沪打拼的吉他手接商演,去酒吧驻唱,偶尔也会流连在街头小唱一把,但直到他戴上表演证的那一刻,“心里有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底气也更足了!”
街头艺人表演新开了固定的“夜场”,从本周起,静安公园广场每晚都会有一支街头艺人组成的乐队进行表演,在流光璀璨的都市夜景和梧桐树的婆娑树影下,街角邂逅一曲专业级别的醉人情歌,让上海有着不输巴黎的浪漫。
在上海,街头艺人能够得到尊重和喜爱,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奔走相告”。虽然都有繁忙的本职工作,但余瀚译和媛始终每周至少演出一次,有时甚至会演出两到三次。在静安公园和虹口月亮湾,他们遇见了一群很投缘的观众。“多的时候,演出两三个小时能得到2000多元,这是观众对我们表演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我们音乐的欣赏。”
曾几何时,街头表演被划入“卖唱乞讨”干扰公共场所运行。但其实,街头艺人中不乏“民间高手”,他们缺少的是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和获得大众认可的机会。事实上,首批八位持证上岗艺人是上海演出行业协会组织人手,从城市的一个个角落大海捞针般“捞”出来的“珍珠”,各有绝活。只是,在此之前,街头艺人从来没有过正规管理、持证上岗的待遇。因此,持观望态度的艺人也不在少数。
今年是上海持证街头艺人上岗的第五年,亲历者们了这座城市的转变:越来越多观众从猎奇到欣赏、从围观到热情互动……这座城市的街头景观,也越发柔软,越发包容。
街头文化,展示的是城市文化的一个侧面。街头艺人,也在一定维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上海街头艺人的管理模式已吸引多个外地城市前来考察取经。“五一”前夕,上海在原有静安、长宁两区的基础上,新增徐汇区和虹口区作为持证街头艺人表演点。目前,每个周末在全市四个中心城区16个表演点,都能看到街头艺人的演出。
街头表演看似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却涉及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伦敦、纽约、巴塞罗那等诸多海外大都市,对街头表演的引导和管理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在上海,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在首批八位上海持证上岗街头艺人中,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职业街头艺人保罗。保罗是一名气球表演艺术家,但在他身上更宝贵的是经验,他事无巨细地向中国艺人传授了很多。
“对标国际标准,严格地培训、严格地执行,要做就要做好。”韦芝说。上海持证街头艺人除要求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热爱街头表演,具有文明素养外,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还与每位艺人签订“不扰民、不设摊、不违章”等上岗守则,街头演出遵循“定点、定时、定人、定事”原则,上岗证定时更换。每周,“艺人督导”都要负责“排班”,管理演出日程,并经常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抵制“三俗”表演。这些措施,使上海的街头艺术不断健康有序。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古籍阅读和收藏产生浓厚兴趣,古籍拍卖行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原来在艺术市场上比较小众的古籍,逐渐开始吸引收藏者的眼光,古籍拍卖屡创新高。【详细】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详细】
新时代,思想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想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对广大思政课教师而言,要用实际行动推动党和国家有关思政课创新的部署落地生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