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著名景点
  • 知名作家蜀水先生评西部旅游景观 重庆四面山再上新维度
  •   陈翔刘美含郊的四面山,可谓名副其实。这里的山和山之间,要么相连重叠,要么重叠相连,将一片广阔的空间包围得严严实实。

      这是靠前沿的一个房间,它虽然有些窄小倒也显得十分通透明亮。其间并列着两张单人床,所有用品和墙面一样,都是纯白且干净的;靠窗的中间置放一个藤编的镶嵌着玻璃面子的圆桌,它的两旁分别有一个藤编的圈椅;床头柜上方的墙壁,悬挂一小幅装裱精美的抽象派作品,画面是满满的金色的荷叶,中间盛开一朵沾满露珠儿的荷花,也是金色的,显出不俗的雅韵。这些,如果说是简约、简单、简洁之类的话,倒不如说是简朴。如果像古代文人那样,非给这间房屋取个名字再挂个牌子不可的话,那就应该叫做“心斋阁”。

      我俩原本安排还要陪同行的另外两位好友去景区游览的。听说大山里面的景点多得可以游览好几天。我们因时间,就预买了第二天的观光车票,做好了走马观花的准备。

      这是进门正对面的一扇对开的大玻璃窗,它几乎占据了整个墙面。窗帘分两层,靠里面的是厚厚的深的布帘,用于遮光的;靠外面的一层是有暗花的白色纱帘,用于装饰和遮挡蚊虫为主,它们对窗户也起到了类似眼睫毛一样的妆扮效果;整个窗户面积之大,很有高楼海景房的落地玻璃窗之气派。

      我可能是因为在窗户边出生的缘故,从小就一直特别喜欢窗户。后来年龄稍大,总觉得一个房间的窗户,就像眼睛一样重要,如果哪位女子有一双大又亮的眼睛,就自然脱颖而出,出十足的大气和魅力。除此以外,好的窗户还能带来好的采光和好的空气。尤其是在这相对高海拔的山地,它豪不吝啬地给你送来凉爽的空气。

      打量着这个房间,我想到和龙道子曾经讨论过的司马迁的逻辑。如果应景的话,那就是以这个房子的围墙为边界,我们所在的围墙这一边是外面,而围墙的那一边是里面。如此之理解,我们也就拥有了无限的空间。

      门口左方正对着一个很大的池塘,弯曲的长廊连通中央的八角亭;还有一头等比例雕塑的水牛,它站在水里,抬头望着沿岸一排矮小的垂柳,那长长的枝条上,挂满了绿叶子和嫩芽儿。

      置身于这样的境地,它与都市里的繁华、喧嚣和时尚形成反差,内心长期积攒的枯躁、焦躁和浮躁的,也正逐步被稀释和淡化。

      是啊,我们所谓的都市生活,就像闻名天下的重庆火锅一样,把诸多的精华汇集在一起,让它们在高温里不停歇地煮熬翻滚,制造出混合型的浓烈而刺激的重口味,在的摇滚音乐声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欲的需要。

      我和龙道子一致认为,不去景区也罢。如今的景区,也只不过是“都市的搬运工”罢了,它全然是换了场景和方式的繁华、喧嚣和时尚。

      我俩用餐后散步到后山,遇见一块巨大的山体天然形成的长方形的峭壁。我俩站在它的面前,谈及何为思过,为何思过,如何思过的话题。我俩返回住地的上,烈日当空,光照甚是强烈,我们俩被晒得汗流浃背。我心想,要是有一场能下透地面而降温的雨该有多好啊。

      但是,我们眼下通过这扇窗户来观赏雨景,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首先,这扇对开的窗户,它具有替代画框取舍景物的作用。同时,天空、山林和水塘作为背景,起到了突出衬托的效果。还有,我们像古代那样“我在城楼观风景”,居高巡视而。因此,这位大主角雨,它就不再是普普通通,草草率率、简简单单地出场凑合了。

      这时候的雨,它们很细很细,很长很长,很密很密,好像天上有无数的纺织姑娘,她们正在不断地纺织出数不清的丝线,一条一条,一丝一丝,一缕一缕,连绵不断地从遥远的纷纷而来。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这时一切都是安静的,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清凉的空气直入心肺,它们努力地做着吐故纳新的本分事儿。渐渐地,渐渐地,我好像也听见了天下呼吸的声音。我还看见它们在雨中的笑容。它们虽然展现而出的是形形色色的姿态,表现而出的是千差万别的模样,但微笑的表情是相同的:它们欢乐的眼角是向上的,它们开心的嘴角也是向上的,它们热情的臂膀更是向上的。

      “滴哒,滴哒”开始有雨点儿轻轻地打在树叶、水面和屋顶的声音。它们由远而近,由弱而强,由疏而密。清脆的,悠长的,低沉的,婉转的,犹如古筝演奏者在演奏一曲《四面山之雨》。

      我慢慢地睁开双眼。 这时,由小雨到中雨,又由中雨到大雨,再由大雨而到暴雨,干脆来了一个雨的全场上演。

      天空由亮变灰,再由灰变暗。山峰的顶尖部分由清晰到模糊再到渐渐消失。大山和树林在升起而变幻的云雾里时隐时现。水塘里的一群红鲤鱼由漫游到跳跃出水再到深藏水底。屋檐的雨水,由点滴到线条再到“瀑布”。它们的声音也由简单到复杂再到交响乐。

      这样的下,无论是小雨,中雨还是大雨,甚至是暴雨,它们的线都是垂直的,不斜不偏的,它们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完全按照既定的方向,保持着整齐一致的队形,齐刷刷地奔赴目的地。

      傍晚时分,一声巨大的惊雷震动天地,警钟般的长鸣回响在万里长空。不一会儿,雨迅速由大而小,由小而止。这雷声像是指挥家发出的命令,一场雨的表演终于谢幕。

      这时,夕阳的从厚厚的云缝里,像舞台灯一样照射而来,大地踊跃展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山林里缓缓升起缭绕的雾气,和天上飘游的白云相连;远处的峰顶又露出含蓄的水墨画卷;周围的房顶鳞次栉比的瓦片被得一尘不染;院子里的小车也被雨水这无名的“洗车工”打理得干干净净;池塘恢复了平静,那头雕塑的水牛浑身挂满水珠儿,好像是勤奋劳作的汗水;那些鲤鱼又游出水面,点缀着深红色的飘动的光影,戏弄出一道接一道的圆圆的波纹,不断地由小变大,再变大,直到消失。

      我临窗而望,凡视力所及之处,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姿态、新的妆扮、新的容颜、新的气息,它们在金灿灿的的阳光下,演绎出新的无处不风景的超然之大美。

      此刻,我心中的“火锅”已经慢慢降温,导致不安分的焦躁、急躁和浮躁也逐步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平静和安静。

      是啊,只要拥有“洗心”的态度,无论是隐于林还是居于市,我们心灵的世界就永远是无染的,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的。因此,我们就能承载万事,我们就能容纳,我们就能面对无常的万象。

      告别小房间之时,我想,如果还是要给它取名挂牌的话,我之前设想过的那个“心斋阁”倒不如更改为“洗心阁”罢了。

      作者:蜀水原名张一彪,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曾供职《鄂西报》、《三峡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深圳法制报》、人民日《中国经济周刊》,现任北斗猎头集团及红铅笔集团董事长。

      在笔者看来,蜀水先生的这篇文章,绝妙之处不少,其中有两个方面给笔者的触动最大。一个是观察之细,一个是之深。

      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的信中曾强调:“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当年,王阳明初修朱子之学时,曾用七天时间来观察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营养、价值、气节等等,以求格物致知,及至病倒,从中悟出大道,进而成就了一代心学师。此等说明,写作也好,求真也罢,观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犹如作画,写生就是在培养绘画者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认识的基础。如果观察不够,或者不会观察,对事物了解不深不透,则素材就无法详实,叙述就无法具体,描写就无法细致入微,议论也就无法楚道理。

      当作者在描写入住酒店的房间时,从屋内的家具物品摆设,到墙面布置,再到文中重要的关节点“眼睛一样”的、可替代画框取舍景物的窗户的特色,等等,其观察之细可谓入木三分、明察秋毫。

      当作者在描写屋外的事物时,更是从左方、右方、前方、四周、周边等处着眼,将视觉所及的世界一览无余。

      当作者在描写雨水的声音时,把细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从远到近、从弱到强、从疏到密,又由大而小、由小而止的各种不同的声音,都呈现了出来,让读者或听到了窃窃私语的古筝曲,或听到了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当作者在描写山中的云雾时,把雾气与白云的缠绕融合,把雨水、山峰、天空、阳光与云雾间或隐或现或淡或明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各种不同的画面,都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好似身当其境。

      正是因为观察之细,方使得作者能够从细微之处着眼,以小观大,由表及里,见微而知著,解剖世界之美以及美的真谛。

      宋代苏轼曾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蜀水先生则不同,他明明就身处此山中,却能识得此山之真面目。

      缘何?因为,此时此刻的作者,与此山已经“物我一体”。我在山林中,山在我心中。自己是山的一份子,山是世界的一份子。

      比如,文章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窗户则是大自然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欣赏了美好的风景,也阅读了大自然地心灵。”

      比如,文章说:“以这个房子的围墙为边界,我们所在的围墙这一边是外面,而围墙的那一边是里面。如此之理解,我们也就拥有了无限的空间。”

      在作者的眼里,无论是房屋的里面与外面,还是景区的里面与外面,亦或是山谷的里面与外面,用心灵的眼睛看世界,风景无处不在。

      在文中,作者还把大自然变得焕然全新,与自己受到“洗心”而革面,同归于雨水的冲刷、荡涤和清洗,从而将所下榻之房屋由入驻时的“心斋阁”,改名为离开时的“洗心阁”,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见解,更是作者人生态度得到的一种。

      笔者理解,“心斋阁”,侧重于静心,力图通过摒除,使纯一。正如孔子传授颜回所云:“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其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法让自己达到致远之境界。

      而“洗心阁”则不同,其是彻底的,更聚焦于重新认识,大有“而今迈步从头越”之气魄。

      人最难以做到的,莫过于《左传》所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过于孔子称赞颜回之“不迁怒,不贰过”,莫过于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天,作者以“洗心阁”来内审和自己,与其说是在赏雨,不如说是在雨中洗心,正如《抱朴子》所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从“心斋”到“洗心”,从身处寂静的房间,内省自己是谁,究竟要什么,到经过一次洗礼,让自己“归零”,刷新一下自己,短短的一次行程,却成就了自己新的起点的开始,实现了人生新的突破,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吧。(龙道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财成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