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下第一镇”和“东北最美小镇”美誉的二道白河镇(池北区),距北景区35公里,是进出北坡的必经之地,因二道白河贯穿小镇而得名。
管委员会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投资逾百亿元,不断推动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二道白河镇实现了由乡土小镇到4景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绿水青山的生态的转变。
“4景区小镇”绝非图有虚名。这里,冬有雪,夏有花,绿树成荫,山水相依。沿白河大街一向南,二道白河清澈见底,流水潺潺,两岸一步一景,曲水处巨大的水车演绎着古老的智慧。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几十公里外的主峰。
二道白河镇隶属于管委会池北区,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固定和流动人口合计10万人,是开发区、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区域的中心城镇和重要旅游服务。
“二道白河镇是国家4式小镇景区,是‘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的景城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体现。”管委会副主任李一杨说,镇内东北亚植物园、梦幻蓝桥、湿地花海、美人松园等32个景点免费向游客,小镇建有省首个慢行系统,倾力打造出“慢城慢行慢生活”的旅游发展新,真正实现“景区+镇区”一体化建设。
随处可见的文化石刻,一座座五星级厕所,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河流。这个生态宜居又个性十足的生态旅游小镇让很多人一见倾心。
5月17日下午,沈阳游客孟先生徜徉于美人松公园,用手机不停拍照,还啧啧称赞:“太美了!无论哪个角度都好看!拍到手软却停不下来!”他在二道白河住了3天,拍了3000多张照片,“在这里,一定要潺潺流水,闻花香,听鸟鸣,静心慢步,才能领略到小镇的风情。”孟先生说,“高铁开通后,我考虑在这里买房,让父母来避暑、养老。”
美人松公园内有美人松千余株,百年以上的古松352株。美人松秀美颀长,婀娜多姿,如亭亭玉立的。古朴的草亭,习习清风鸟鸣,片片山花烂漫。
全长346米的白色空中廊桥犹如飞龙穿行于翠绿林间,站在观景平台上,可以近听松涛声,远眺,美丽的小镇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仙境。
5月17日早上,家住二道白河镇翠湖小区的六旬老人梅习惯性地将垃圾袋拎下楼,放在边的垃圾箱里。20多年前,住平房时她并没有这样的好习惯,“那时垃圾都是随地扔的,没人管;可现在这么美,谁还好意思乱倒垃圾!”梅每天早晨到河边散步,晚上去广场锻炼,伴随着小镇的变化,她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每天傍晚,王青山都带着3岁的小外孙在河边玩耍。“二十多年前的二道白河镇很落后,流经小镇的二道白河,两岸都是生活垃圾,脏乱差,连一个像样的公厕都没有。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河水变清了,变好了,每天就像生活在公园里。”在小镇生活了40多年的王平说,“就因为变得太美了,原来生活在的女儿带着小外孙回到家乡,她希望孩子在这里长大。
夜幕时,主街上空的现代化景观灯,使小镇主街道宛如“星光大道”、童话般的楼宇鳞次栉比、慢行系统中红黄分明的道贯通全镇……在这里,生态不再是一个环保词汇,它更是民生、是经济、是不断上升的幸福指数。
在二道白河镇有一个说法:“三天换个胃,七天换双眼,十天换个肺,一个月换个肾”,这都得益于良好的生态。
管委会先后投入50多亿元,实施130余个重大生态项目,对地质地貌、森林水系进行全面治理。森林质量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恢复,森林覆盖率达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从镇区到区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12万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清新”标准的8—100倍。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区示范单位,通过世界生物圈区十年评估。
二道白河镇实现了由乡土小镇到4景区的变化,绝非一日之功,背后凝结着各级部门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管委会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丛林,是土生土长的二道白河人,从2006年至今,他在岗位上一了二道白河镇的变迁。
2005年6月,为实现对的“统一规划、统一、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省委、省决定成立管委会。
2006初,张丛林加入管委会筹备工作组,当时他和很多本地干部一样心存疑惑,“这么一个副县级小镇,能整成全省的旅游龙头?”
“现在看,这个目标早已实现,不仅树立了省旅游龙头的地位,还成为省不可取代的旅游名片。”说这话的时候,张丛林笑得很自信。
2006年1月22日,管委会在池北区二道白河镇正式挂牌成立。张丛林成为管委会城建规划部门的新兵。
以来,始终“第一、生态优先”原则,尤其是管委会成立以来,始终把好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清新空气作为第一责任、首要任务扛在肩上,时刻不敢放松。
“自管委会成立以来,始终规划先行,先后经历了四轮规划,投入1.2亿元编制高水准规划设计300余项;实施城镇化项目350余个。”张丛林说。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是第一届管委会提出来的要求。2006年管委会提出做整体规划,并邀请了三位中科院院士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这种高度是不多见的。
2009年,第二轮规划,在“第一、生态优先”原则不的前提下,对前一轮规划进行升级,邀请AS&P亚斯德邦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将二道白河小镇提升为“森林中的旅游小镇”,参照了国际阿尔卑斯山的规划标准,规划眼界更高,同时,文化的概念已逐渐形成。
2012年,第三轮规划时邀请到国际和国内的优秀团队,为做了高起点、国际化视野的规划。“这一轮规划于而言是一个本质的飞跃。”张丛林说,经过几轮规划与反复论证,的生态与建设的思越来越明晰,步伐越来越坚定。
2013年是二道白河镇变化最明显的一年,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以二道白河为轴线大综合体等项目,连续投入、不断提升,至2018年12月,累计投入直接建设费用达60亿元。
对城区内所有河岸湖堤进行,融合现代园林工艺,立体装点草木花卉,着力呈现城市的自然美、健康态,形成山水林城相融、低碳节能慢行、人文气息浓郁的绿色城市形态,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生态功能。
为充分发挥生态优美、人文积淀厚重、民俗风情浓郁的独特优势,精心实施了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重点项目。新建各具特色的星级旅游公厕75座。
“现在二道白河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自然的生态系统。”张丛林说。城市绿化体现出自然生态格局,小镇绿化大多按植物群落去做,以多样性。二道白河镇的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绿地公园、河流14平方公里。目前人均绿化率达80%。
近年,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生态文明的国际性对话,中国国际生态会议举办多届,并发起建立国际自然区联盟,签署了《世界生态共识》,向世界发出了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中国声音。
2015年,二道白河镇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同年还被评为游客最喜爱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文化创意旅游小镇。
二道白河镇先后被列为“全省特色城镇化建设示范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荣获“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全国著名生态旅游小镇”“2018年最具特色风情小镇”等称号。
如今的二道白河镇已成长为区域最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和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从2004年的40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5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51亿元。
2019年,了“多规合一”的第四轮规划。“我相信未来一定能够实现‘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张丛林说。
“二道白河镇不仅要向5景区迈进,还要打造成为国际著名慢城。”党工委、管委会主任王库表示,未来,将按照景区标准,着力打造“生态人文合一、产城融合互动、风貌小而精美、功能配套齐全”的特色旅游城镇。进一步提升二道白河镇4景区主体功能,积极推动申报创建5旅游景区,未来与主景区和池西区形成3个5景区的全域互联格局,统筹构建景区镇区、山上山下互联互动的融合体系。泰国佛牌极度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