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地方通过各种方式大规模举债的大潮已然褪去,中央通过债务扩张支持经济发展、支持地方的大潮,正在潮起。
搞基建——开发商卖房子——老百姓买房消费,这个过程中,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归地方,地方有了“小金库”,推动各项工作就容易很多,从而形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
但此一时彼一时,最近几年,地产市场持续下行,不少省份都出现了土地出让收入明显下滑,小金库亏空。
同时,此前帮地方推进基建工程的地方融资平台又债台高筑,有些平台公司连支付利息都有难度。
在原来正循环的时候,土地出让收入可以补充融资平台的利息缺口,现在地卖不出去了,支付利息就更难了。
2021年前后,当时很多省份对下属各地市的态度就是“谁家孩子、谁抱走”,后来各地市,因为实在“抱不走”,所以只能省里陆续介入。
因为,刚刚提到的前两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地方“”,而“”又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盘,财政部开会明确了,这个肯定要保障。
地方这两年看上去问题不少,但归根结底是债务的问题,而债务问题的背后,则是“此前传统发展模式无法持续”以及“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制度”的问题。
所以,今天的会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明未来中央会从各个维度支持地方,而方式,就是中央举债加杠杆。
除了廖岷副部长提到的,后续6大行要加力支持实体经济之外,柏年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大给地方做债务置换。
因为地方各类高成本的隐性债务,急需置换成低利息的债务,这其中,专项债只是小头,商业银行的贷款才是真正的大头。
当然,会议上也提及,后续也会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帮扶困难群众”等举措,但这个工作其实之前也一直在做,不算是特别新的内容。
对我们而言,我之前在专属视频《去大城市吧,小城镇没有未来!》里提到,如果你未来想在职业发展上有所建树,应该尽可能去大城市,感兴趣的可以回看。
从这次的会议里,也能看到一些端倪,会议里重点提及“”,所谓“”就是个“守底线”的逻辑,而不是“谋发展”的逻辑。
总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当前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有两个症结柏年认为很关键——一个是地产市场疲弱;一个是地方因为债务压力大而缺乏进一步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动力。
这时,一旦中央启动加杠杆的大周期,并将资金注入这两大板块,就将极大地缓解这两大部门的运行压力,进而实现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伴随着本轮中央财政的重大转向,叠加近期央行等多部门的“政策组合拳”,我们也理应对后续的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有更多的期待。
最后,如果大家对投资和宏观趋势感兴趣,或者想与我1对1交流、提问的话,欢迎加入我的私密粉丝社群【柏年的财富圈】与我讨论,加入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