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主办的“2018年共读南京”五月品读的书目是《白门食谱》,继线上导读之后,昨天,全民阅读办又安排了“走读”活动:在南京知名文化导游袁幼平的带领下,跟着《白门食谱》,寻找城南“食事”。
走读从老门东的门牌下开始。“谁知道白门是什么意思?”走读还没开始,袁幼平问大家。原来,白门,是南京古时宣阳门的俗称,也代指南京。“《白门食谱》,就是专门介绍南京饮食文化的书籍。”袁幼平说。 《白门食谱》介绍了时南京60多种菜谱和食材,其中,土特产20多种,菜谱30多条。
之所以选择从夫子庙的老门东出发,是因为老门东汇聚了南京一干老字号食店:如韩复兴、蒋友记、南京冠生园、瞻园面馆、问渠茶馆等等。
“这两家一家叫问渠茶馆,一家叫问柳菜馆。”袁幼平指着两边的两家老字号说,其实在明末清初,南京有许多茶馆、浴室、饭庄,里面不仅可以吃东西、洗澡,还能听戏、听书,其中尤以夫子庙一带的“三问”最为著称。“三问”分别为“问渠茶馆”“问柳茶馆”和“问津澡堂”,这“三问”,也让老南京人过起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城南慢生活。如今,在老门东,“问渠”就挨着“问柳”,门头十分显眼,只不过问柳由茶馆变成了菜馆。
在张通之的《白门食谱》中记载,问柳在“三问”中其实本就是以特色菜出名,“问柳园炒鱼片,其嫩异常……又煮豆腐,味厚可口,亦为美品,人欲食此,须早二时告知。不然,火候不及,煮不成也”。讲述了它鱼片和豆腐的美味。
袁幼平带领四十来位市民、读者从老门东,走过边营、中华门城堡、钓鱼台、饮马巷,一直走到集庆门的来凤小区,边走边发掘老南京的美食。
有读者询问:“为什么城南的南京老字号比较多?”袁幼平解释,一是城南是老南京人的居住区,二来城南在明朝时就是著名的商贸区,商贸的繁荣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这从现在还在的各种老城南地名中也能看出一二:菱角市、牛皮巷、铜作坊、铁作坊、银作坊、踹布坊、弓箭坊、豆腐坊、锦绣坊等等,说明城南当时的作坊特别多”。
据说,明朝时为了增加都城南京的繁华,将各地的富贾商人迁到南京来,并在秦淮河畔以官家名义置办了十几座酒楼,进一步丰富了南京城南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