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特色美食
  • 2015这些天津人给过我们最多
  •   看身边事儿、找优惠、找美食、找活动,生活信息一网打尽。

      天津圈手机客户端下载方式:

      1、手机登录下载

      2、iphone在app store中搜索“天津圈”获取

      3、Android手机在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等应用市场搜索“天津圈”下载(红色图标哦)。

      天津人,血热,心更热。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5年,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桩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向人们传递来自心灵的,向社会源源不竭的温暖。今天,我们尝试对津城一年的“十大正能量新闻”做一个盘点,既是铭记,也是鼓劲、取暖。你我皆,活法可不同。

      1、古稀老人义诊50载救助超万人

      中北镇西北斜村村民何秀奎是位老中医,20多岁起就为患者把脉义诊,找他求医问药的病人早就超万人,但他从不收诊疗费。一支毛笔、一沓废纸、一个脉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50多年。老人已经快80岁了,每天仍不懈学习中医书籍,抄写医书。曾有患者想给老人一些回报,但全都被他了。老人说:“床上有病人,地上就有愁人。看病救人本就是我们行医者该做的事,用不着这样,看病救人要对得起老百姓和自己的!这也是在圆我自己的梦,大家幸福我就幸福,大家健康,我就健康。”

      花白的胡须、红润的脸庞、谦和的笑容……何秀奎老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的和蔼可亲,老人已经快80岁了,一年四季每天都晨练,从没有间断过。打拳、抡刀、舞剑、练棍、样样都会。老人常说,自己身体健康,就能多为周围的百姓服务几年。每天都有慕名到老人家里求医问诊的人,50余年来从未间断。那些求医问药的病人早就已经超过万人,但是老人却从不收取诊疗费。何老说:“我自己有吃有喝的,看病救人是一种追求,自己小时候习读医书时就已经立下志愿,要治病救人。但凡家中有病人的必定是在危难之中,负担不轻,我若是再找人家收费,岂不使病人雪上加霜了嘛!”

      一只毛笔、一方砚台、一个脉枕,老人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认真为病人把脉。老人还依然按照传统中医的模式,在一张小楷上写下患者的姓名、性别,然后是中医药方。何老说:“以前我开的药方大多是中草药,现在人们事情多,工作忙,手就有些懒了。所以,现在我开的中成药比较多,到中药店都可以买到,就是为了方便大家。

      平日闲暇时,老人用毛笔小楷写写画画,最喜爱画虾塘的小作品,写一些平气的打油诗。若是病人喜欢,他还会送给病人一些。老人说,这些平气的打油诗可以开解大家,心情不好,容易生病,多读读这些打油诗,对治病也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仅如此,老人每天仍然不懈地学习中医书籍,抄写医书,打算留给后人。

      多年来,老人养成了一个习惯,自己有本小叫《名次簿》,每天晚上都要回忆白天来看病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和大概住址以及病情记录在小上。老人说:“这样一来也能锻炼我的记忆力,让自己的脑袋瓜好使,为大家伙儿多干几年。但最主要的是,有些病人来这里看了几次但病情还是没有痊愈,我就做个记录,仔细研究病情、脉象和症状,方便医治。”曾有患者因为经常麻烦老人不好意思,想给老人一些回报,但全都被老人了。老人说:“床上有病人,地上就有愁人。看病救人本就是我们行医者该做的事,用不着这样,看病救人要对得起老百姓和自己的!这也是在圆我自己的梦,大家幸福我就幸福,大家健康,我就健康。”

      2、科大藏族女生火车上智救被拐妇女

      火车上邻座妇女被发出求助信息,面对随时被同样邻座的犯罪发现并可能报复的,你会怎么办?天津科技大学的90后藏族女学生泽仁永措勇敢地选择了伸出援手并巧妙地与犯罪周旋,同时机敏地报警求助,使被拐妇女顺利获救,犯罪也被抓住。直到被救者给学校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永措见义勇为的事才广为人知。

      据每日新报4月29日报道,4月18日凌晨,从成都开往的火车上,天津科技大学的学生泽仁永措正在熟睡,她旁边坐了一个30多岁的女人和一个中年男人。突然,睡梦中永措隐约感到有人在推她,睁开眼睛,发现身边的女人神色紧张地示意永措不要说话,以免吵醒中年男人:“我被他了,已离家20多天,爸妈担忧成疾住进医院,我怕受到报复也不敢报警,你能不能帮我给家里发一条求救短信啊?” 和女人的妹妹手机沟通后,永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是,在与女人交流时,同样挨着永措的男人醒了并有所察觉,将永措和女人的调换开。永措便机智地一边装作玩手机一边继续与女人的妹妹联系着。永措观察到男人一直不让女人与外人接触,连去卫生间也被盯着。18日上午,永措悄悄地向乘警反映了情况,乘警最终确认事情属实。

      永措接到乘警给的小心观察着二人举动的任务,乘警以检查身份证件为由多次巡视。18日中午,该男子似乎有所察觉,向永措询问她的各种信息,机警的永措便不再多说。19日早晨,火车到后,永措最终从乘警处得知:女人已被解救,男人已被车站附近带走。永措下车后不久,接到了被救女人家属的电话,想给一些钱表达感激之情,她婉言谢绝,之后也没有把救人的事情告诉家人和学校。“我也担心会遭到报复,但如果大家都因为担心而选择冷漠,社会就变味儿了。”永措说。

      3宝坻小伙践诺归还救治父亲捐款

      3年前,一位正在上大学的天津小伙为帮父亲治疗白血病,通过微博求助,收到57万元捐款,他承诺工作后加息还款。去年,父亲去世了,而救助者有的已忘记此事。今年3月起,他开始找募捐者连本带利。现在,他月薪3000多元,在的居住条件也很差,一间被隔断的小房间里,除了临时搭建的木板床没有任何家具,为了省钱经常吃泡面。他没换号码,当年的募捐者都能找到他。这位被网友赞为“重信义、有出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年轻人,正是来自本市宝坻区新安镇的许涛。

      2012年,许涛还是化工大学即将读大四的学生,当年6月,他的父亲被查出患急性髓性M1型白血病,急需至少40万元治疗费用,许家经济困难,许涛募捐救父。许涛在募捐网帖写道:“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筹借,因为哪怕仅仅是一块钱、一毛钱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我希望您给我一个详细的账号,我会在3-5年内把钱打给您。因为是借,我承诺每年支付5%的利息给您。”

      据报道,从2012年6月发起网络救助至2013年3月,许涛共收到千余名网友的57万元,曾先生是其中之一,他表示,没有谁会把许涛的“借”当真,他不还也没有人会苛责,但他依然选择了对于他来说的归还捐款。

      5月12日,一篇《被遗忘的承诺者》的长微博走红网络,文中小伙践诺还钱的事迹被各大争相报道。这位被网友赞为“重信义、有出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年轻人,正是来自本市宝坻区新安镇的许涛。

      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了刚刚外出打工回家的许涛母亲邓女士,邓女士说:“去年,他爹去世了,儿子也在找到了工作,每月3000多块。我也在农闲时,经常外出打工,干些体力活贴补家用。现在家里还有他爷爷,身体也不好,生活并不宽裕,但比以前好多了。现在许涛在租着300元一月的房子,平时省吃俭用,就是想早日把钱还上。”

      许涛的大学舍友边先生告诉记者,许涛品学兼优,为人低调,就连当初为父亲募捐的事情也没有告诉任何同学。“他本来是一个健硕的小伙子,为了父亲的病,大四时每天奔波于京津两地,愣是瘦得,还耽误了考研。现在,他在的居住条件也很差,一间被隔断的小房间里,除了临时搭建的木板床没有任何家具,为了省钱经常吃泡面。”

      记者致电《被遗忘的承诺者》作者曾先生,他告诉记者,当他接到这位年轻人的电话时,已经完全记不起这件往事,也从没想到过居然能收回3年前的捐款。许涛告诉曾先生,在生活有所好转后,他从3月开始陆续还款,目前已经还了1万多元。虽然曾先生一再推拒,但许涛依然还款,并希望曾先生能让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让曾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许涛最终不仅归还了本金,还多加了10%的利息。

      曾先生向记者回忆道:“他语气淡然、态度坚定,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曾先生在微博中说道:“这个忙乱而又现实的时代,我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诺更宝贵的事,哪怕它已经被人遗忘!”

      4、走出 女大学生加盟反传销宣传

      投资6.98万元,两年后赚千余万!这种“好事”你信吗?24岁的天津女孩婧婧(化名)就信了。身高1.72米,做过模特,学生干部、艺术特长生,家境优越、成绩良好的她本该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孰料临近毕业时被闺蜜拉进了传销队伍,在里面经历了8个月“”,不仅耽误了找工作,连学金也被“吸”得一干二净。被解救出来后,她毅然加入了反传销志愿者队伍,4个月内解救了20多名年轻人。

      据每日新报6月22日报道,去年年初,婧婧的闺蜜偶然参加了一次前往贵州的旅行活动,在旅行期间被人带去考察大项目,许诺只要投资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她很快将1万元投了进去,并将在贵州投资的消息发在朋友圈里,力邀婧婧一起到贵州旅游顺道看看她投资的项目。婧婧觉得闺蜜的生活越来越“高大上”,去了贵州没多久,包包和化妆品都换成了国际名牌,住处也变成了带游泳池的别墅,婧婧动了心思,也要去投资。去年6月,禁不住的婧婧找到闺蜜,加入了“赚钱”队伍。“同事们”带领婧婧去打高尔夫、参观苗寨,她被带到了一处正在开发的商业中心,大家告诉婧婧,楼盘里将建设一处迪士尼乐园,楼盘升值潜力巨大,是投资的好机会。婧婧被告知,投资6.98万元,两年后能赚到1040万元。她投资了3800元,打算拉人进来凑齐6.98万元。

      去了一趟贵州,几个月也不回家,每次和家人通话,婧婧总是说一些“高投资”、“高回报”等话题,这引起了家人的。她的父亲联系了在贵州的朋友,将婧婧“骗”出“公司”,准备带她回家。到了机场,婧婧不肯登机,气得父亲在机场动手打了她,后来趁父亲不注意溜走了,最终返回她向往的“公司”。

      婧婧的父母只好求助反传销志愿者蒋德胜和王老师。大家研究决定将婧婧“骗”回津。今年2月,婧婧的父亲以给钱“投资”为由,将其“骗”了回来。蒋德胜最先出现在婧婧面前,表示此次来的目的是要向婧婧推荐一位“公司老总”。随后,扮演“老总”的王老师上场了。

      王老师先将传销的套讲一遍,然后再把传销每个环节中的秘密讲给婧婧听,经过几个小时的,婧婧才恍然大悟。

      走出后,婧婧毅然加入了反传销志愿者行列,如今她勇敢地站在了在校大学生面前讲述传销的特点以及危害,以免他们上当。

      5、退休教授自费办自闭症康复学校

      据城市快报7月6日报道,12年前,天津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卢稳子自费建立了一所自闭症康复学校——红烛育人工程学校,先后帮300多名自闭症孩子改变命运。学校成立12年来,全部是自筹资金办学,大型玩教具是老伴设计制作的,教学课程是卢教授自己精心编排的。从生活自理、语言学习,到与人交往、体能训练……这些自闭症孩子每天都在学习着不同的内容,不少孩子回到了幼儿园和小学。

      早晨5点,82岁的天津师大退休教授卢稳子和老伴儿就起床了,之后便开始打扫院子……“退休后,我和老伴儿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些自闭症孩子,我相信爱能创造奇迹。”接受采访时,卢教授说,12年前,她自费建立了一所自闭症康复学校(红烛育人工程学校),先后帮助300多名自闭症孩子改变命运。

      “有理论说,自闭症是不死的癌症,至今没找到病因,也没办法根治,但我不这么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的。”卢教授说起这些孩子,总是满含希望。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生,卢稳子在天津师范大学做了一辈子儿童心理学前教育,退休后又做起相关公益。2001年,她在妇联做公益咨询活动时,一位母亲带着自闭症的孩子到现场求助,说起养育孩子的,这位母亲伤心地哭了。卢教授说,这让她决定把自闭症康复教育做起来。

      2003年,卢教授回到老家,大学毕业的老伴儿也随她一同回乡,办起了太阳能厂。两个女儿都在天津做心理咨询师,对她要办自闭症康复教育学校大力支持,老伴儿更是拿出办厂所有的收益给予支持。最初的校舍就是普通的民宅,为了加固校舍,卢教授亲自动手施工。当年,红烛育人工程学校终于建起来了。

      大型玩教具是老伴设计制作的,教学课程是卢教授自己精心编排的。从生活自理、语言学习,到与人交往、体能训练等,一共九套课程,这些自闭症孩子每天都在学习着不同的内容。

      最大的收获是成就感。好多孩子刚来时不会说话,走也不利索,无法与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不少孩子回到了幼儿园和小学,他们不再是别人眼中的“废物”了。有的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婚了,看到孩子康复,又复婚了。

      最难解决的是师资问题,卢教授大胆尝试,聘请当地具有高中学历的人来当老师,她挨个考察,从头教他们自闭症康复教育的知识。红烛育人工程学校成立12年来,全部是自筹资金办学,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

      “我年龄大了,学校将来由我二女儿徐梅接管。”卢教授表示,“我要干到呼吸停止那一刻,因为我懂教育、爱教育。”

      6、有爱!无人水果摊与爱心冷饮店

      据每日新报7月9日报道,津城的街头多了一些特别的店面:无人售货水果摊,结账全凭自觉,试运营一个月无亏损;冷饮店设置爱心驿站招待环卫工人免费喝水,却了人买水献爱心……当每个人向他人伸出援手之时,自己也将收获暖暖善意。这些小小的善意,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不仅感染了人,也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

      柴女士在万德庄大街经营着一家水果店。不久前,她看外地有无人售货摊位,自己也想试试看。她便在店前三四米远处,设了两个长一米多、宽近半米的水果摊,摆放着二三十盘切好的水果和十多杯密封的鲜榨果汁。为了不让自己在店里看到水果摊的交易情况,她还特意在摊位上设立了背板隔开视线。“一开始心里老惦记着,总不放心。”令她惊喜的是,核对账目发现,无人售货水果摊试运营一个月以来,售出商品与收回钱款相差无几。近9000元的营业额,到一张。如今,柴女士主要在水果店里忙活,差不多每隔半小时去整理一下摊位。柴女士对无人售货的模式很有信心,今后还打算继续推广。

      王辛在西道上经营一家冷饮店,他做了一个爱心试验:同样一瓶汽水,学生1.5元,人2元,环卫工人免费。因为总看到有环卫工人坐在店前树荫下乘凉,还提供了桌椅。没想到,第一天环卫工人都不敢来,他解释了半天,才拉来一两个。可谁也不好意思白拿汽水,他只能硬塞给他们。几天后,有人看到店前“环卫工人免费”的牌子,特意进店买水。前几天傍晚,来了一对夫妇,买两瓶水给了5元。就当王辛找钱时,他们没接,反而说:“不用找了,我们也为环卫工人献份爱心!”推出这项服务两个月以来,赠饮的环卫工人不多,爱心人士却不少。王辛说,自己虽然赚得不多,但也没赔钱。

      天津社会心理学学会副会长贾晓波分析,这两家店买卖双方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利他行为。不管是店主,还是买水果买水的人,他们都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心情上很愉悦。从这两家店的经营状况来看,他们收回的不仅是成本,还有来自他人的善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而这种“礼尚往来”,会使整体社会责任感慢慢提升。

      7、津苏联动 千里调血救p型血患儿

      因自身血型是极其稀有的p型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辽宁女孩于文昊曾来津求医,但因没有手术备用血而苦等两个多月。8月5日,天津市血液中心终于在江苏省血液中心找到了全国仅存的一袋300毫升p型血。为血液的及时合理使用,市血液中心与小文昊曾就医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工作人员于8月4日早7时启程赶赴900多公里外的南京去取血,历时30多个小时,在多部门配合下,从解冻、救护车到天津南站取血、送血、等待交叉配血结果、接患儿到手术室环环相扣、无缝对接……最终小文昊成功完成了心脏救治手术。

      8月5日凌晨3:30,这袋p型血在江苏省血液中心开始解冻。为防止红细胞破裂,血液加入甘油保存,解冻后再将甘油洗去,加入生理盐水。经过5次洗血后,4:45洗血完毕并贴上标签,准备就绪,开始24小时倒计时(超时则血液质量受损,无法用于手术治疗)。

      6:30,江苏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在对血液进行出血库前的最后一次核对后,与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进行交接p型血,之后本市工作人员赶赴南京南站。

      12:06,高铁到达天津南站。回津后,需将这袋p型血最后一次与患者交叉配血,如果没有凝集,便可安全输血。因此,在p型血到达天津南站后,一方面由早已守候在南站的天津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于12:14先截取合血软管送往市血液中心进行交叉配血。13:14市血液中心公布交叉配血成功,标志手术可以进行。

      同时另一方面,南站也开通绿色通道,12:15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乘上开进站台接血的救护车,并由,全程护送成品血液前往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送血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沿线,交管部门一护送。由西青支队、津南支队、东丽支队、高速支队、塘沽支队的警车分别带道,一绿灯放行。共出动109名警力、9部巡查车,程全程73.1公里,历时近1小时抵达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医院已为患儿制定了一套缜密的手术方案应急预案,同时还组织了包括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重症监护室、超声、影像、检验等学科的十余名专家组成手术团队,针对小文昊的病情实施手术,尽力做到术中减少出血、节约用血及降低对患儿的创伤。13:00,于文昊开始手术,先做术前麻醉等准备。13:10,p型血到达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到市血液中心传来此袋备用血已与患儿合上的消息,手术得以继续进行。

      13:32开始为患儿开胸,体外循环用了32分钟,心脏停跳12分钟,在这12分钟内争分夺秒患儿心脏。15:10手术结束。手术中用血50至100毫升。由于术前预案缜密,因此手术中几乎没有丢失血。15:45,术后的患儿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术后观察。18:30,小文昊拔除气管插管,这意味着她已能自主呼吸。而一般手术术后要10个小时才可恢复意识、自主呼吸。

      据主刀医生刘志刚介绍,术后三个月小文昊可与正常孩子一样运动。

      11月11日,小文昊一家三口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复查。主治医师表示,小文昊心脏结构、功能恢复不错,胸骨愈合情况良好,今后可与正常孩子一样生长发育、生活和学习,也不会影响正常的跑跳等活动。父亲于振九说:“担了六七年的心,今天终于落下了!”

      8、救援“8?12”——心,跳在一起

      “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天津港消防员、消防官兵、、军队战士等相继冲上一线,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人民的忠诚。市民自发前往医院和献血点排队献血,数千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投入救治,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有序参与救援……

      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所属品仓库发生爆炸。灾难突如其来,惊心动魄,英雄血与亲人泪交织的大救援拉开大幕。

      12日晚10点多,天津港消防支队发现火情后,不等有报警,当即调动多辆消防车赶赶事故现场。23:06,第一批兵和到达现场,研究现场情况,拟定方案,组织救援。员直奔火场,交通疏导交通,治安疏散周边车辆与群众;几乎同时,市消防总队也接到警情,开发支队、保税支队的消防官兵随即赶到现场,与天津港员一起,投入火场救援。

      作为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急救医院泰达医院迅速开始收治患者。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工作,给了伤员生的机会。13日,零点刚过,市卫生计生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预案,迅速组成了由市属29所甲等医院的110名专家组成的治疗组,分别深入到滨海新区各个收治患者的医院进行支援。市区内各医院也接收很多事故中受伤的患者。

      天津滨海新区多所中学、小学和旅游景点对伤员,作为临时救助地点。8月13日,刊发了一张照片,图片说明写道:一早,许多市民自发来到天津市血液中心、流动献血车上义务献血,为受伤者贡献微薄力量。这张照片为《“热血”之城》,记录的是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第二天,津城市民对这场灾难的反应。

      14日早7:35,天津警备区某舟桥部队339名官兵,连夜打通一条宽10米左右、直通爆炸中心的应急救援的生命通道,救援工作得以迅速展开——卫戍区防化团217名防化兵分组进入核心区域,取样监测有毒有害气体,为救援提供可靠的检测报告;天津警备区200多人民兵应急分队进场开展清理搜寻;而从事故发生就奋战在一线的员,此刻在核心区外仍搜救。

      事故发生后,有人暂时离开了这个之地,但有人却从天津、、省等地赶到这里,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后方救援工作,在居民安置点、医院、交通密集地……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志愿者和公益团队。志愿者中,既有从赶来的小姑娘,也有天津市内72岁的“阳光奶奶”,既有,也有正放暑假的学生……大家只希望为受灾群众搭把手,帮个忙,道一句温暖……

      9、抗战老兵夫妻志愿捐献遗体

      抗战老兵孙世海因病离世后,其遗体通过天津市红十字会捐献给后勤学院。孙世海生前表示,身后事一切从简,不买花圈不烧纸,不买墓地,把遗体捐献出来给医学部门做研究,这一想法得到了老伴及子女的理解和支持,他的也影响带动了家人。“老伴高风亮节、移风易俗,我也随他!”11月12日,76岁的钟玉华在红桥区公证处办理了生前志愿捐献自身遗体的公证手续,实现了响应老伴儿的心愿。

      11岁入伍参加八军的抗战老兵孙世海,今年9月11日因恶性淋巴瘤复发离世,享年83岁。9月14日,在天津医大二院殡仪服务站举行遗体捐献告别仪式后,老人的遗体通过市红十字会捐献给后勤学院,将用于医学教学,实现了他的遗愿。

      “我父亲很早就跟我们提出来身故后志愿捐献遗体的想法。他常说‘没有,就没有我的现在’,捐献遗体是自己能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作的最后贡献。而且他认为大操大办是,人活着的时候子女孝顺比什么都强。所以我们都遵照他的遗愿,帮助他捐献遗体,家里也不设灵堂、不摆花圈、不收礼金。”孙世海的女儿孙悦告诉记者,老人2011年查出患上恶性淋巴瘤,治疗后又复发了几次,所以捐献遗体的手续迟迟未能办理。前不久又一次病情复发后,孙悦意识到捐献的事情不宜再拖,便到市红十字会领表,让父亲在家填写。

      9月6日,收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一珍贵礼物不久的孙世海,因病情恶化陷入昏迷,无法进行公证。家属又通过孙世海离休前所在单位石街党工委及办事处与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和平公证处、殡葬服务等多部门,尽快完成公证核实、殡葬安置、捐献准备等工作,于9月14日上午同时启动登记、公证和捐献程序,老人的心愿最终得以顺利实现。

      孙世海的也影响带动了家人。11月12日下午,孙世海的老伴儿、今年76岁的钟玉华在女儿孙悦的陪伴下,通过市红十字会和红桥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助,来到红桥区公证处办理了生前志愿捐献自身遗体的公证手续,在有生之年实现了其响应老伴儿的心愿。

      “活着为国家,死了为人民。我俩都是员,老伴儿高风亮节、移风易俗,我也随他!”在红桥区公证处,钟玉华和记者说。

      钟玉华退休前是毛巾四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与孙世海共同生活了50余年,孙世海生前表示,身后事一切从简,不买花圈不烧纸,不买墓地,把遗体捐献出来给医学部门做研究。这一想法得到了钟玉华及其子女的理解和支持。

      据悉,截至11月11日,2015年天津市已有50人去世后捐献遗体,为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10、“墙上的餐桌”温暖冬季津城

      11月,天津市血液研究所旁一家“沙县小吃”店,推出了“墙上的餐桌” 专项服务,进店消费的食客可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写下菜单并在店内墙上,在血研所看病的贫困患者和家属可摘下纸条换取相应免费食物。仅一个月,就有超过5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长着,还有市民专程来为陌生人点餐。

      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一进小吃店,迎面而来的彩色便纸贴铺满了展板:“鸡腿饭两份”“祝孩子早日康复”……贴纸上写着各种菜名及温暖的祝福语。

      说起推出“墙上的餐桌”的缘由,店铺负责人王燕清说:“去年我在这里开了这家小吃店,因为距离血研所不远,患白血病的病人和家属常来此就餐。记得夏天时,店里来了两位老人,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吃饭。他们只点了一份青菜、三碗米饭……看着就让疼。”此后,王燕清经常给这样的病患和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时间长了,王燕清了解到,来小吃店吃饭的顾客大多比较困难,来自天南海北,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治疗费用已经负担沉重,只能在吃上尽量节省。看到这种情况,王燕清萌发了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人的念头,向朋友们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家从“墙上的咖啡”中受到,决定设立一面“墙上的餐桌”。“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能把大家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将爱心活动长久地进行下去。”王燕清说。

      很快,“墙上的餐桌”便正式推出了。当顾客了解原委后,纷纷献出爱心,有的市民甚至还专程来为陌生人点餐。慢慢的,“墙上的餐桌”便纸贴越来越多。为了做到经营,助人者的义举,王燕清指着一个粉色的盒子对记者说,“这里面都是撕下来的便纸贴,每个受助者吃过饭后都会留下姓名以及联系方式,可以随时验证。”

      记者随意拨通了其中一个“食客”的电话。“感谢天津的好心人,这事儿我们一直记着。‘爱心订单’让我们感到温暖。”来自山东肥城的农民雷先生很快接了电话。今年10月8日,雷先生带着14岁的女儿来到天津血研所。当时,女儿因菌感染发烧4个多月不能下地了。在当地治疗已经花费20多万元,来到天津后,医疗费又花去40多万元。为了省钱,他只能省了又省。“听护工大姐说,可以上那个小吃店吃饭,我就去了两次,有一次还给孩子带回她爱吃的包子……告诉你一个高兴的事,我的女儿今天终于可以下地走了!”雷先生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市民王奶奶刚好来店。一进门,她就把5张崭新的10元钱塞到了王燕清手里。王奶奶说,她今年78岁了,听说这家小吃店开办了“墙上的餐桌”之后,特意从北宁公园坐公交车过来的,“这家小吃店心善呀,人家是小买卖还能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咱听着就。所以呀,我也要来出点力。虽然咱是靠养老金过日子的,但能帮一点是一点。天津多,有了大家的爱心和帮衬,来天津看病的患者和家属心里会好过点。”

      ……

      是什么,如璀璨星空般光华闪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是什么,穿过岁月的阻隔,留存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是什么,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激荡起朴素纯粹的真情?

      平凡中的伟大、质朴中的,支撑起社会的大厦,标注了时代的高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怎样前行,爱心与责任,始终是人性之美最绚丽的底色,始终是我们心底最的认同。都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人。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力所能及帮助周围的人,同样可以成为有形的“正能量”。

      (自新闻117)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