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3月7日电(信莲)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6日报道称,中国总理李克强5日了今年度的《工作报告》,一名前辈点评形容,报告“虽然有点长,但有干货”。
这年头,要一个半小时还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即便主讲人妙语如珠,台上还需来点视频、配点音效,外加几个动人的故事才行。但中国的《工作报告》不是那范儿,李克强也不是那风格,他做报告不使用太多激动的陈词,也不擅长豪情万丈的。一句话,李克强走的是专业技术线。
不过,仔细看今年的《工作报告》,“干货”其实不少。李克强对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简政放权,节能减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课题定下的目标任务,都十分具体精细,让人感受到本届落实这些目标的诚意。他一贯关注中国中小微企业、草根创业和,这些特质也屡见于报告各处,例如报告中提出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中小微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点点滴滴流露出平民情怀。
通过的聚焦作用,成了中国官民难得的互动舞台,一些网民、,甚至包括主政者本身,都在借用平台来自身关切的课题,影响,进而推动有关决策。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正越来越明显,像今年的几乎成了话题大会。从解放军一口气祭出“14虎”、政协开幕日照样打虎、更新人民币版本以的雷人提案,到少林建分寺、武当也要“走出去”,政协发言人吕新华说对反腐很任性、习与李克强又说(发展和有权)不可任性……过去一周来,一个话题还没消化完,新的热点又接踵而至,很是热闹。
这反映各方都在努力抢占焦点,大家都在“喊话”。有人利用做环保科普,有乘机追问官员,执政者努力与群众的语言接轨,求取最好的沟通效果。想起来,吕新华真是个“热词王”,去年他创造了“你懂的”,今年又来个“任性”,他真是最能掌握中国网民语言脉搏的发言人。
突发奇想,如果中国要表现重视与的沟通,《工作报告》今后是否也可以搞成多,弄点视频、讲几个动人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在发言时说……然后,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伤心之处”,指出一个的现实——“银行是”。在场的有总理,有央行行长,哄堂大笑。大家为什么笑呢?
我有时是个认真的人,别人承诺过我的事情或者我承诺过别人的事情,一般会当真。所以,苏荣说的“再找时间”至今没有兑现,我耿耿于怀,并一直抱着希望,直到他落马才。
就在三天之前,也即开幕当天,施芝鸿即通过上海滩新锐澎湃新闻放话,“在采访中,施芝鸿更多次强调,对于来自国外的所谓‘告别‘’、迎来‘四个全面’’的性言论,务必保持。”
很多人不是不想追求,而是承受不了追求付出的代价,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有勇气选择是奢侈的,如同你在汹涌人潮中独树。是啊,辞职多,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可是也需要真功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