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快讯
  • 亚特兰大杰克逊国际机场借助GIS提升安全与效率(组图
  •   近日,在美国召开的2015Esri全球用户大会,不仅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走势,全球来自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分享了该技术在各自领域的成功应用。其中,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分享了如何运用Web GIS和三维技术,大大提升机场的安全性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喝彩。

      作为世界上最忙的机场,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具有非常强大的基础设施:200个登机闸,5条跑道,115条滑行道,60000个混凝土板,25英里长的地下油管和停机坪上超过18000个灯。如何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高效管理,是机场运营的关键所在。通过与知名的GIS技术与服务提供商Esri公司合作,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业务需求的“那杯茶”。

      Web GIS快速响应,为机场各类人群提供方案支持

      在这个应用案例中,机场的GIS团队已从地图制作者转变为了解决方案提供者。借助Web GIS的应用和技术框架,他们能够做到敏捷响应,满足机场全天候服务需求。具体到实际应用中,该GIS团队通过使用Esri的公有云平台ArcGIS Online,为机场内各种角色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对于设施团队,他们想要通过一个应用程序就能对如机场活动区、公用设施和机场的灯等GIS数据进行和使用,GIS团队使用Web AppBuilder为他们快速配置了该应用。对于空侧运营团队,他们需要查看面、标牌、照明或机场标志是否有问题。Collector for ArcGIS可以让外业人员能够实地采集发现的任何跑道问题,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共享给其它GIS应用。为了获取实时状态,GIS团队还专门开发了一款仪表盘应用,汇总问题和瑕疵工作单,并按类型、和优先级对工单进行统计。

      在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消防检查员负责面积超过7000000平方英尺。由于人员有限,消防检查员需要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检查,之前使用的电子表格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现在GIS团队为他们绘制了Web地图,第二天就投入了使用。

      Web GIS不仅为机场员工提供服务,还用于服务承包商。为了增强客户满意度,机场承包商安装了免费Wi-Fi 和 iBeacons。为了让他们在准确放置接入点,GIS团队在ArcGIS Online上分享了机场平面图,快速地为承包商的移动设备提供了数据,让承包商们感到非常。

      为了让乘客能够在机场进行室内,他们还同其他GIS公司一起开发了室内径查找及径规划的应用。随着参与者的增加,今后还能够进行人流流量及流向的分析。

      三维GIS有效解决三维空间问题

      管理一个复杂的机场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数据和应用,还需要对机场的三维空间有深刻理解。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的GIS团队利用ArcGIS Pro的三维能力,顺利解决了航道进场面离场面上树木过高的问题。

      FAA条例明确,在机场每个航道的进场面和离场面上,如果有树木与这些三维面相交,那么必须对这些树进行修理,更严重的,要关闭整条航道。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的其中一条航道就遇到了这个麻烦。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他们使用了三维GIS功能。通过三维在航道边缘可以清楚看到进场面向上延展,并且清楚看到树木穿透了这个表面。

      那么有多少树受到了影响,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运用了地理处理工具,将树与进场面相交,把树拆分成两部分,进场面以上的部分,以及进场面以下的部分。

      经过分析得知有468棵树与进场面相交,而且能准确地知道该为每棵树修理的高度。通过覆盖的地块所有权,同时还可获取到这些树的具体责任人。

      受该事件,他们将整个机场进行了三维建模。他们是如何做的呢?第一步:使用FAA标准GIS数据以及一系列制图规则创建二维底图。第二步:添加机场建筑,使用Pictometry的三维模型,包括塔、候机楼以及中央大厅等。第三步:使用程序规则渲染资产,如标志和灯。这些标志通过数据库中的点和属性来创建,并利用三维规则进行渲染。完成三维机场最后一步就是将BIM数据转换为GIS要素。这使得用户能够在候机楼内浏览三维 GIS,可以浏览查看大厅里有什么,甚至可以到地下浏览传输系统。

      据了解,2015Esri中国用户大会将于10月27-28日在召开。今年用户大会的主题是“应用 纷享无限”,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GIS用户齐聚一堂,分享国内的应用经验,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