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公告
  •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当地天气
  • 极端天气频现厄尔尼诺又来了?
  •   海气互动

      多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形成

      目前,已有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承认厄尔尼诺现象正式形成。专家表示,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厄尔尼诺发威是导致太平洋沿岸国家近期出现极端天气的重要原因。

      2014年10月,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第一个确认了厄尔尼诺事件,并预计我国长江中游至江南西部、松花江流域、西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分地区等均会受到此次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2015年5月12日,日本气象厅发布2015年5~11月的厄尔尼诺气象展望报告;气象局也表示热带太平洋海域出现厄尔尼诺现象;5月14日,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报告称,赤道太平洋海域已经出现轻微至中度的厄尔尼诺;6月15日,世界气象组织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大气和海洋当前已处于厄尔尼诺状态。

      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目前,我国判定厄尔尼诺事件主要以尼诺(NINO)综合区海温距平均指数的多少为依据。第一,若NINO综合区海温距平均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0.5℃(过程中可有单个月份未达指标),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第二,若这一区域指数持续5个月≥0.5℃,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高于4℃,也可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对于从2014年5月开始的这一轮厄尔尼诺,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显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在高于平均值1~1.5 ℃间浮动,表明目前厄尔尼诺处于中等强度。我国气象专家预测,此次厄尔尼诺可能持续到今年年底,或将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能否发展成为“超级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的影响力与其强度密切相关。关于2014年~2015年厄尔尼诺的强度,目前相关判断仍存争议。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阿克塞尔·蒂默曼按照其气候模型分析,认为这次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超级厄尔尼诺”,强度堪比1997年~1998年那次。

      而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则认为,出现“超级厄尔尼诺”的可能性较小。首先监测海域升温不够;其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过程中先后经历趋缓或停顿过程,这种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难有大作为;另外,南美沿岸形成的信风在不断走强,使相关海面底层冷水上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抵消。

      近两年的极端天气

      据资料显示,2014年6月底,持续强降雨在南美洲引发洪水,巴拉圭、阿根廷等多地36万多人离开家园。而水资源充沛的巴西却了1930年以来最严峻干旱,900多个城市水资源告急。美国中东部地区冬季先后6次大范围暴风雪天气。

      今年以来,极端天气更是在全球频繁出现。

      印度遭受高温热浪袭击

      自5月以来,印度半岛频繁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局部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50℃,因酷热高温而死亡的人数已有上千人。印度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高温天气发生在1998年,当时“超级厄尔尼诺”爆发导致2541人死亡。

      美国部分地区成水乡泽国

      今夏,美国降雨量可能较去年同期增加1/3到一半左右,西部太平洋沿岸将可能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甚至以上。与此同时,却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持续干旱。而部多个州也遭受到冰雹、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约5000万人受到影响。

      迎来最干冬季

      自6月起,东南部目前80%的土地遭受旱灾,乃至整个冬季降水量都将低于平均值,整个冬天都将在干旱天气中度过,且气温高于往年平均水平。

      厄尔尼诺如何影响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只是一个不大区域里海水温度的变化,为何能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气象界有句话,叫“海气不分家”,就是说,虽然天气看起来只是“天”的事儿,但它实际上受到海洋状况的极大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是气象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厄尔尼诺就是海-气间互相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当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太平洋的海水变温暖,本来冷却下沉的空气被削弱了,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温度差值变小,整个沃克环流的强度也会减弱。不仅如此,沃克环流原本上升和下沉的也会发生偏移,这种大型环流的变化,会对全球的天气、气候都产生影响。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最明显的影响是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

      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可导致多种气象灾害发生。1972年,厄尔尼诺导致世界范围干旱,粮食大量减产,水资源严重匮乏。1997年,高温干旱导致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出现大面积森林火灾。1998年,爆发了50年来最强厄尔尼诺,导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

      极端天气如何应对?

      美国:多机构协调共同应对

      美国有多个机构预测极端天气并协调应急工作。如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最权威的气候预测,包括风暴、洪水和干旱的数据,并且研究厄尔尼诺现象,为美国应对极端天气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气象局在全国有122个天气预报所及海啸预报中心,提供预警及协调各级紧急应变机构;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则负责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日本:预警与常训两手抓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较多的国家。在应对方面已做到有法可依,如《灾害对策基本法》,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其他公共机构的责任。城市建设中,也会着眼于防灾目的建设防灾,如划定防灾安全街区、疏散地点、避难途径等。同时,对所有居民以确认避难线、应急物品为主开展日常培训。

      :注重发布“未来报告”

      庞大的国土面积,决定了其气候的复杂多样,是发达国家中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了气候变化对供水、生态、农业、林业、渔业、工业和人们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同时,发挥地方作用,出台《地方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将应对极端天气作为地方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的一部分,纳入地方应急反应或风险管理计划。